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5/fyydry/
2005/10/15 | L'Arc~en~Ciel 《Awake》
类别(Movie) | 评论(6) | 阅读(647) | 发表于 16:31
彩虹的音乐元素相当的多,这次玩起了欧洲古典文化。 听彩虹大概也只有4年左右,出过那么多的专辑和单曲,我也只爱其中的一部分。沉寂了一阵子,终将没有解散的彩虹发表和《叙情诗〉依然精彩如往,包括之前的另一支单曲的〈new world〉。我仍然对他们的创作痴迷不已。 第一次听,开场的压抑到主旋律的激昂,主唱hyde极富有磁性的嗓音,使它异常的出彩。 像置身于奢华靡乱的罗马教廷,整首曲子充满着繁华虚幻,油画般唯美的场景,令人向往。
2005/09/10 | U-Le!游乐青年旅游俱乐部相关部分
类别(Design) | 评论(10) | 阅读(208) | 发表于 16:50
前面两个logo终于还是华丽的被击毙了,现在定稿并开始发放了500张海报在南京各大高校内。 标志风格完全跟前面不搭调了,用中文字更加具有识别性。 辅助图形是个比较抽象的火麒麟,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想画个麒麟的形状,还要浑身燃烧着。也许是我心潮澎湃的想去旅游呢~~~~ 头巾上的一角印刷logo,我试过,扎在脖子上绝对比扎头上漂亮。。。。。。。汗。。。。。。。 海报是我同事做的,我稍微修改了一下。

2005/08/30 | 两个风格迥异的标志。。。。。
类别(Design) | 评论(4) | 阅读(128) | 发表于 23:59
2005/08/25 | [转贴]一部优秀的摇滚电影--天鹅绒金矿 Velvet Gold Mine
类别(Movie) | 评论(3) | 阅读(1644) | 发表于 19:40
 《天鹅绒金矿》以及其绚烂的表现手法和华丽的舞台布景及造型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时代。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名句引用,其中又以同性恋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居多。绿宝石如一个璀璨的同性恋象征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出现并贯穿始终,它最早出现在奥斯卡.王尔德家那个弃婴身上。一个从小就要做一个"易装、"" 变性"歌手的男孩实现愿望望后把绿宝石当成了耳坠,遇到布莱恩.斯莱德后同性恋歌星杰克.菲尔瑞把宝石赠给自已的崇拜者,双性恋者布莱恩.斯莱德又把它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自已的同性爱人库尔特.怀尔德,绿宝石最后落在了有同性爱倾向的记者阿瑟手中。影片结构看似杂乱、其实有章,现在、过去、幻想、真实相互交叉融和。故事情节以两条主线展开,一是从十年前枪击事件的调查引出的"骗局"真象及双性恋者布莱恩.斯莱德与妻子曼迪、同性爱人库尔特.怀尔德之间的感情纠葛,二是调查过程中记者对自已的青春岁月的回顾及对自身同性恋倾向的认定。两条线索的结合点是那颗绿宝石,当它来到阿瑟手中时,阿瑟也确定了自已的同性爱倾向。

布莱恩.斯莱德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摇滚巨星的地位却又毁灭于自已导演的"枪击事件",之后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另一个公众型偶像。库尔特.怀尔德因坚持自已的主张,宁愿流落街头也不会向商业社会的主流音乐投降,他最后会去看汤米.斯通这个流行歌手的演出吗?不,他不是看演出,而是看他的那个同性爱人,当然他必定是失望而归:原来的布莱恩.斯莱德是不复存在了。世界改变了,也改变了影片中四个主要人物的生活道路。最后阿瑟完成了调查任务,也逐渐看清了在舞台上浓装艳抹 、激情风疯狂的偶像们的真实面孔,进而发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2005/08/19 | 要艺术内涵还是真实写照?
类别(Alive) | 评论(5) | 阅读(140) | 发表于 00:35

电影在早期完全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谁都对荧幕上的影像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美国早期著名导演格里菲斯在其拍摄的《党同伐异》中,突破当时采用的一个固定镜头、景致的模式,并且在镜头的构成、排列技巧上,创造了镜头之间的交叉与快速剪接,从此在世界电影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电影蒙太奇。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镜头机语言的变化被广泛的运用,使得镜头本身可以把人物安排在同一镜头内的不同景次上,也就是电影长镜头。在一个相对比较长的镜头中,通过镜头内部人物反映景物的运动来表达在同一时间、空间内所发生的事情,表达本身统一的关系,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连续真实地展现在银幕上。

如果说蒙太奇理论手法是割裂、歪曲现实,将自然发展的事件分割为许多细小的片断,从而主观武断地左右观众情绪和加强给观众其导演个人主观意志,那长镜头的表现受手可以说带给观众的是集于费解、乏味、压抑和郁闷无趣于一体,当然,这里的观众指的是广大意义上的大众而非专业人士。

毕竟大多数的电影都是面向非专业大众的,因而导演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言如果太过自我,会成为封在高高的象牙塔中的艺术,很多报刊杂志以及网络论坛上经常评论得奖作品或是这样的象牙塔艺术,从各种角度,不论哪里的情节安排、人物对话,直至细微的场景布置都能用专业术语评论出几千字来。笔者承认自己属于一般群众型观众,站的太低要往上仰着脖子看,脖子酸了也没太能明白,所以对于此类影片不敢妄下主张,只是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说的过于鲁莽和自我,请把我放在一般观众的位置上。

长镜头主张的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给观众造成真实现实的幻觉。不干预事情的进程,不对其进行"蒙太奇"式的分解,这样现实主义的纪录生活和反映生活所拍出来、组接出来的才是真正的电影。且不谈长镜头电影在情节场景光影等效果的处理,就单谈这种跟踪式的、把摄像机扛在肩上跑来跑去,动荡不定的手法其实不也是导演武断的左右观众情绪、强加给观众导演主观意志吗?——除非导演真的没有意志。《任逍遥》中表现摩托车最令人费解的是男主角试图爬上河床的那段,不停的踩油门,但总上不来。还有《河流》中开头部分中的女导演一遍又一遍的人剧组人员重拍同一个镜头等等,除了给观众的情绪带来不耐烦之外,还能带来什么?也只有一小批专业影评人士自圆其说的大肆评论,光扣上一顶艺术内涵的理论大帽子,再洋洋洒洒几千字。再来看看应该算是一部无厘头的程度堪称经典的影片《九品芝麻官》中有个很有蒙太奇特色的镜头:一蒙眼的人掷出一把飞刀,镜头另一边当靶的人安然无恙。连续几个这样的切换之后,转到另一个并排的飞刀手——原来都是他掷出的,那一开始被蒙眼人当靶的人成了惨死状。这是导演幽默之处,也正是蒙太奇理论特点之一,即可根据主题、情节的需要和对观众注意力控制的程度,将镜头分解为不同场景、段落、镜头分别拍摄,可以周密的引导观众的思维与想像。

艺术对生活的反映首先表达的是其内在的联系,电影表现生活不仅要表现生活的外部形态,蒙太奇可以揭示现象生活的潜在联系。但不是说长镜头只注重表面而过于肤浅,其实不然,它只是通过很直白的方法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最后,若要总结出谁更有艺术内涵,笔者认为,二者没有高低,唯有不同的是,导演的思想是否已在影片中显露的问题。

2005/08/03 | 美食地图
类别(Design) | 评论(9) | 阅读(188) | 发表于 16:44
为杂志上做的一张美食(或是购物)地图。 那天突发奇想,依稀记曾经看过一张旅游地图,风格比较卡通,于是就尝试了用卡通形式来表现。 一边做,一边都觉得开心。每画上一笔,都仿佛在回味小时候看的儿童画册。 颜色一反我通常喜欢的灰灰粉粉,而是活泼明亮的纯色。 很多设计会依赖于摄影,而忽略了其实用好的插画表现将更加生动。 初尝此类风格,做的也很马虎,稍微构思拼凑了一下便将它完成。 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小飞机在天上飞,多么美好的一天。

2005/07/21 | [站点]喜欢无需看的懂(适时更新)
类别(Link) | 评论(17) | 阅读(505) | 发表于 22:03
收集链接,不断更新
2005/06/13 | Flacom卡卡布三部曲作品展示网站(作业)
类别(Design) | 评论(5) | 阅读(418) | 发表于 00:14
当年对Falcom的RPG/ARPG的迷恋可以说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脑中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它的魅力世界。 无论是音乐,情节,画面,操作手法,只有一个感觉———强! 在无比佩服和崇拜的心情下,我的网页设计作业素材依然选择了它的经典名作。 也不管是否糟蹋了经典,做出来的网页不敢连接到internet, 只敢在我的blog里,发一点它的屏幕截图。。。。。。
2005/06/13 | MIZONE广告---城市随我而动
类别(Design) | 评论(6) | 阅读(388) | 发表于 00:03

主题:城市随我而动。只想表达我自由自在的心灵。

无聊发个很幼稚的设计稿。 这是大三的时候一次广告作业,半命题,要求为某饮料做一个宣传海报。 我选择了MIZONE,那是当时我最爱喝的液体。

2005/06/08 | 窦唯《译幻听》
类别(Movie) | 评论(6) | 阅读(563) | 发表于 00:59
窦唯绝对是个天才,除了拥有摇滚歌手特有的宽广音域之外,对音乐的造诣可谓算的上中国的很少见的顶尖。 之所以会放《译幻听》上来,是因为我本人只将这张专辑完整的听下来。 之前的绝对经典之作《黑梦》,一直以来我都在寻觅,还是没有找到。 从当年黑豹的主音到现在已经可以明明白白听见一个要和人间烟火诀别的窦唯,他用截然不同的音乐语言开拓出更宽更广的听觉空间。 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窦唯为主的乐队作品。专辑名称《幻听》,乐队名称"译"(E)。乐队成员包括窦唯(主唱、吉他、键盘),陈劲(贝司),讴歌(主音吉他),晓帆(鼓、打击乐)。可是音乐上的感觉就不太熟悉了。虽说窦唯这回玩的是Band Sound,但是绝对不同于早期那种比较明朗、亲和力较强的风格,而是显得有些晦涩。这种晦涩还不光表现在音乐风格和乐队名称上,看看专辑中的歌名:"幻听"、"旺天下"、"丰收获"、"觉是"、"荡空山"等等。一片香烟缭绕,天地清净,酒肉穿肠的玄虚氛围。 这张专辑走的迷幻摇滚路线,也许会失去一些听众,不断探索音乐风格却也能吸引很多人再去欣赏。
2005/06/07 | 也谈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
类别(Alive) | 评论(2) | 阅读(1044) | 发表于 02:06
“泉”是安格尔花了30余年心血晚年才完成的一幅杰作。他1824年才开始绘制,至1856年才最终完成。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手举水罐的裸体少女,以古典的歇站式姿态立于泉水边,右手弯在头上,左手托着一只大水罐,泉水正从罐中流出,既寓意少女的纯洁清灵,又使画观保持和谐流畅的韵律。背景饰有岩石和树叶,脚下的淡黄色花草颇有装饰味。少女身材匀称,肌肤细腻光洁,散发出一股青春的魅力。她身体微微摆动,头、肩、髋的起伏形成了波浪式的节奏感。少女有一张容貌端庄秀丽,表情平静纯真的脸,毫无娇柔造作和媚态。画家致力于单纯的探求,整个画面显得圣洁完美而典雅。可以说这幅画是安格尔古典理想美的集中体现,不失为一幅古典人体佳作。

而今,“泉”在我的笔下被诠释成了另一种样子:一片干涸的土地,龟裂、贫瘠。天空作为背景,是惨淡的灰蓝色。就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一位枯瘦的老人艰难的举起一只破烂不堪的水罐,水流浑浊,滋润着大地。 老人动作迟缓,背略驼,表情显得很平静,而双眼却是混沌迷茫的。对于这样一幅画面,想象者同样命题于“泉”,并说明了理由:世上无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整、美好的,处处充满了痛苦、失落与仇恨,但仍有希望的存在。

也许这并不是最好的构想,比之更离奇、更荒诞的同名作品——达达派艺术大师杜桑的马桶,一件他用过的普通物品,到了艺术家的手中经过一系列思考辩论就翻身成了博物馆里用防弹玻璃保护的珍藏艺术品。

存在的即合理的。我不敢否认杜桑的构想,毕竟这件作品能珍藏在博物馆,就证实了它的合理性。且杜桑能够想到马桶,这么大胆的创意想法,不是人人都能想的到的。

那么,我又要说,既然已经有人做过的事,就没必要重复一遍了。

同样是命题为“泉”的作品,很多人的构思居然千篇一律的统一。如一个婴儿睡在尿池里,或是一堆的很“可爱”的大便,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不明白,难道不能从杜桑的马桶里解脱出来吗?非要把它诠释成和排泄物有关的东西不可吗?

安格尔追求一种永恒的、纯粹的美,对艺术形成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杜桑的创作恰恰相反,他采取了极端玩世不恭的态度,把一切都视为可有可无,虚无的存在。他认为一件机械产品或废旧品,只要经过艺术家的选择让他脱离原有的环境,放在一个毫不相干的环境里,加上一个无意义的标题,那么,这件作品就会在观众的心理唤起荒诞感,产生厌恶之情,仇恨艺术,这正是杜桑的玩笑之所在,也是他反艺术、反传统的本质所然。作为学艺术的人,应该追求什么,反对什么,不单单 只是评价它的好坏,我想,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海,既然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至少,创造出有别于前人和别人的想法。

与古典艺术不同,现代派的艺术需要的是大量的新奇创意,在美感的大方向之中寻求更新鲜刺激的感官效果。无论音乐、绘画、舞蹈或是设计,一切艺术领域直至越来越多的行业中,需要的创意成分占了相当大的空间。人们似乎已经对古典艺术不屑一顾了,把曾经带领着艺术领域发展的经典拿来作为现代设计的素材,甚至不用对其付修改权。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改的好,人们由不接受到接受,便能与经典齐名被誉为“经典”。有多少这样的创意千军万马挤着上这座“经典”的独木桥,除极个别的幸运儿,其余的瞬间被挤下悬崖,销声匿迹。画上胡子的蒙娜丽莎,如此荒诞不羁,却最终得到承认,我至今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2005/06/07 | Gregorian 教皇合唱团
类别(Movie) | 评论(6) | 阅读(555) | 发表于 01:41
有人曾表示过我的审美有问题,为什么会对如同寺庙里佛经般的音乐如此着迷? 我也不知道,其实歌词的大意我也没有听的明白,只单纯的拿它当纯音乐来欣赏。 至今已出到第五章,黑暗中浮現的光明,亂世裡最溫暖的聖音。 每当响起天籁一般的音乐,那是上帝的声音,仿佛接受教堂里神圣的洗礼。 这样的语言显得太无力,无法表达它瞬间吸引我的魔力,以及异常高贵华丽的气质。 Gregorian Chant格列高里圣咏起源于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一种单音的、无和声的、无伴奏礼拜圣咏,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一世曾将这些拉丁经文圣歌编辑成册,促成其成为教会仪式音乐,用作弥撒和日课经文的呤诵,故以之命名;在宗教之外,格列高利圣咏曲调也成为不少中世纪民谣创作者的素材。
2005/06/04 | 学院派最后一次设计
类别(Design) | 评论(12) | 阅读(313) | 发表于 01:08
今天终于毕业展了。 整个大四差不多都在忙这个,忙到最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还剩多少要做。 前期也许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我没花多少心思去琢磨我的毕业设计;直到前一个月,我是真的急了。 一个月的时间,我跑建材市场,跑装饰城,跑各个制作公司。。。。。。。。 然后,用几天的时间日夜赶工作图、折纸、印刷。。。。 和似乎数不清琐碎的事情。 连续一个多月的高价材料成本已经让我弹尽粮绝,欲哭无泪。 终于,还是抢在临展前一天全部弄完了。 毕竟,我知道这可能真的是我的学生生涯里最后一次学院派的设计,没有考虑多少商业化的因素,因此也多少有些不完整。

2005/05/01 | [链接] 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友情链接,留言,都在此贴
类别(Link) | 评论(29) | 阅读(825) | 发表于 15:30

       flickr    Picasa  Photobucket 

2005/04/28 | 一些水粉颜料画的手稿
类别(Alive) | 评论(4) | 阅读(470) | 发表于 11:04
临摹是我的一大爱好。 但我更喜欢用自己的表现手法去临摹。 橘皆无的CG感觉太平滑并无质感,但不可否认她的颜色确实用的非常漂亮。 笔触也许能更好的体现气质。 CLAMP一直以来的华丽画风令我大为倾倒,我没有完成草稿,只稍加了颜色,只突出重点部分。 画面没有重点也是CLAMP一贯作风,每一处都是完美的。 相对来说,也就不完美了。 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手稿是几年前画的,后来竟也没再动过笔,直到我发现我的颜料盒早已是霉迹斑斑。
日志分类
首页[61]
Alive[5]
Design[38]
Movie[16]
Lin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