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5/fyydry/
2007/06/23 | 我的sims,我的房子,我爱EA!!
类别(Alive) | 评论(3) | 阅读(607) | 发表于 13:16
EA忠实的fans来了!就是我。 前阵子玩了一段时间的sims2,发现还真上瘾了,由于第一次接触sims是一代,对其有着浓浓的,深厚的,不可割舍的感情,因此又装了3.6G的8in1版本,重新开始回顾往年的最爱。 好像天涯某个帖子上说,EA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呵呵,其实就sims在全球的销量上来说,它无疑是最成功的。
2006/06/14 | 水东古镇街景
类别(Alive) | 评论(10) | 阅读(393) | 发表于 15:44
水东老街的一些街景,坐落在安徽宣州,无处不体现着这个小镇的纯朴和沧桑,就像置身于20世纪60、70年代般,古老的建筑房屋,古老的生活用品,仿佛有很多故事曾经在这里发生过,而今留下的也只有短璧残垣和我们深深的感慨。。。。。。
2005/08/19 | 要艺术内涵还是真实写照?
类别(Alive) | 评论(5) | 阅读(140) | 发表于 00:35

电影在早期完全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谁都对荧幕上的影像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美国早期著名导演格里菲斯在其拍摄的《党同伐异》中,突破当时采用的一个固定镜头、景致的模式,并且在镜头的构成、排列技巧上,创造了镜头之间的交叉与快速剪接,从此在世界电影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电影蒙太奇。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镜头机语言的变化被广泛的运用,使得镜头本身可以把人物安排在同一镜头内的不同景次上,也就是电影长镜头。在一个相对比较长的镜头中,通过镜头内部人物反映景物的运动来表达在同一时间、空间内所发生的事情,表达本身统一的关系,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连续真实地展现在银幕上。

如果说蒙太奇理论手法是割裂、歪曲现实,将自然发展的事件分割为许多细小的片断,从而主观武断地左右观众情绪和加强给观众其导演个人主观意志,那长镜头的表现受手可以说带给观众的是集于费解、乏味、压抑和郁闷无趣于一体,当然,这里的观众指的是广大意义上的大众而非专业人士。

毕竟大多数的电影都是面向非专业大众的,因而导演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言如果太过自我,会成为封在高高的象牙塔中的艺术,很多报刊杂志以及网络论坛上经常评论得奖作品或是这样的象牙塔艺术,从各种角度,不论哪里的情节安排、人物对话,直至细微的场景布置都能用专业术语评论出几千字来。笔者承认自己属于一般群众型观众,站的太低要往上仰着脖子看,脖子酸了也没太能明白,所以对于此类影片不敢妄下主张,只是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说的过于鲁莽和自我,请把我放在一般观众的位置上。

长镜头主张的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给观众造成真实现实的幻觉。不干预事情的进程,不对其进行"蒙太奇"式的分解,这样现实主义的纪录生活和反映生活所拍出来、组接出来的才是真正的电影。且不谈长镜头电影在情节场景光影等效果的处理,就单谈这种跟踪式的、把摄像机扛在肩上跑来跑去,动荡不定的手法其实不也是导演武断的左右观众情绪、强加给观众导演主观意志吗?——除非导演真的没有意志。《任逍遥》中表现摩托车最令人费解的是男主角试图爬上河床的那段,不停的踩油门,但总上不来。还有《河流》中开头部分中的女导演一遍又一遍的人剧组人员重拍同一个镜头等等,除了给观众的情绪带来不耐烦之外,还能带来什么?也只有一小批专业影评人士自圆其说的大肆评论,光扣上一顶艺术内涵的理论大帽子,再洋洋洒洒几千字。再来看看应该算是一部无厘头的程度堪称经典的影片《九品芝麻官》中有个很有蒙太奇特色的镜头:一蒙眼的人掷出一把飞刀,镜头另一边当靶的人安然无恙。连续几个这样的切换之后,转到另一个并排的飞刀手——原来都是他掷出的,那一开始被蒙眼人当靶的人成了惨死状。这是导演幽默之处,也正是蒙太奇理论特点之一,即可根据主题、情节的需要和对观众注意力控制的程度,将镜头分解为不同场景、段落、镜头分别拍摄,可以周密的引导观众的思维与想像。

艺术对生活的反映首先表达的是其内在的联系,电影表现生活不仅要表现生活的外部形态,蒙太奇可以揭示现象生活的潜在联系。但不是说长镜头只注重表面而过于肤浅,其实不然,它只是通过很直白的方法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最后,若要总结出谁更有艺术内涵,笔者认为,二者没有高低,唯有不同的是,导演的思想是否已在影片中显露的问题。

2005/06/07 | 也谈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
类别(Alive) | 评论(2) | 阅读(1044) | 发表于 02:06
“泉”是安格尔花了30余年心血晚年才完成的一幅杰作。他1824年才开始绘制,至1856年才最终完成。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手举水罐的裸体少女,以古典的歇站式姿态立于泉水边,右手弯在头上,左手托着一只大水罐,泉水正从罐中流出,既寓意少女的纯洁清灵,又使画观保持和谐流畅的韵律。背景饰有岩石和树叶,脚下的淡黄色花草颇有装饰味。少女身材匀称,肌肤细腻光洁,散发出一股青春的魅力。她身体微微摆动,头、肩、髋的起伏形成了波浪式的节奏感。少女有一张容貌端庄秀丽,表情平静纯真的脸,毫无娇柔造作和媚态。画家致力于单纯的探求,整个画面显得圣洁完美而典雅。可以说这幅画是安格尔古典理想美的集中体现,不失为一幅古典人体佳作。

而今,“泉”在我的笔下被诠释成了另一种样子:一片干涸的土地,龟裂、贫瘠。天空作为背景,是惨淡的灰蓝色。就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一位枯瘦的老人艰难的举起一只破烂不堪的水罐,水流浑浊,滋润着大地。 老人动作迟缓,背略驼,表情显得很平静,而双眼却是混沌迷茫的。对于这样一幅画面,想象者同样命题于“泉”,并说明了理由:世上无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整、美好的,处处充满了痛苦、失落与仇恨,但仍有希望的存在。

也许这并不是最好的构想,比之更离奇、更荒诞的同名作品——达达派艺术大师杜桑的马桶,一件他用过的普通物品,到了艺术家的手中经过一系列思考辩论就翻身成了博物馆里用防弹玻璃保护的珍藏艺术品。

存在的即合理的。我不敢否认杜桑的构想,毕竟这件作品能珍藏在博物馆,就证实了它的合理性。且杜桑能够想到马桶,这么大胆的创意想法,不是人人都能想的到的。

那么,我又要说,既然已经有人做过的事,就没必要重复一遍了。

同样是命题为“泉”的作品,很多人的构思居然千篇一律的统一。如一个婴儿睡在尿池里,或是一堆的很“可爱”的大便,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不明白,难道不能从杜桑的马桶里解脱出来吗?非要把它诠释成和排泄物有关的东西不可吗?

安格尔追求一种永恒的、纯粹的美,对艺术形成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杜桑的创作恰恰相反,他采取了极端玩世不恭的态度,把一切都视为可有可无,虚无的存在。他认为一件机械产品或废旧品,只要经过艺术家的选择让他脱离原有的环境,放在一个毫不相干的环境里,加上一个无意义的标题,那么,这件作品就会在观众的心理唤起荒诞感,产生厌恶之情,仇恨艺术,这正是杜桑的玩笑之所在,也是他反艺术、反传统的本质所然。作为学艺术的人,应该追求什么,反对什么,不单单 只是评价它的好坏,我想,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海,既然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至少,创造出有别于前人和别人的想法。

与古典艺术不同,现代派的艺术需要的是大量的新奇创意,在美感的大方向之中寻求更新鲜刺激的感官效果。无论音乐、绘画、舞蹈或是设计,一切艺术领域直至越来越多的行业中,需要的创意成分占了相当大的空间。人们似乎已经对古典艺术不屑一顾了,把曾经带领着艺术领域发展的经典拿来作为现代设计的素材,甚至不用对其付修改权。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改的好,人们由不接受到接受,便能与经典齐名被誉为“经典”。有多少这样的创意千军万马挤着上这座“经典”的独木桥,除极个别的幸运儿,其余的瞬间被挤下悬崖,销声匿迹。画上胡子的蒙娜丽莎,如此荒诞不羁,却最终得到承认,我至今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2005/04/28 | 一些水粉颜料画的手稿
类别(Alive) | 评论(4) | 阅读(470) | 发表于 11:04
临摹是我的一大爱好。 但我更喜欢用自己的表现手法去临摹。 橘皆无的CG感觉太平滑并无质感,但不可否认她的颜色确实用的非常漂亮。 笔触也许能更好的体现气质。 CLAMP一直以来的华丽画风令我大为倾倒,我没有完成草稿,只稍加了颜色,只突出重点部分。 画面没有重点也是CLAMP一贯作风,每一处都是完美的。 相对来说,也就不完美了。 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手稿是几年前画的,后来竟也没再动过笔,直到我发现我的颜料盒早已是霉迹斑斑。
日志分类
首页[61]
Alive[5]
Design[38]
Movie[16]
Link[2]